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目前出口退税已经处在顶部水平。刘旭昌对记者表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指出,下一步外贸政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稳定出口退税机制。过去美元走软,压迫人民币升值。汇率方面,国家外管局已取消了出口收汇核销单。商务部对全国1900家重点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出口订单趋冷、利润趋薄,近1/3的企业认为,今年出口额将比去年有所下降。去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确定了8项措施。
除此之外,潘向东认为,海关贸易统计主要依据进出口金额,因此商品价格对海关统计结果有很大影响。其次是积极探讨由中央财政统一承担地方的出口退税比例,调动地方出口积极性。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6%后,记者第一时间连线采访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三大国际机构相关专家。
但如果收紧信贷控制投资,则会导致经济增速下滑。环顾全球,世界经济仍低速增长,且呈现三速增长格局:中国引领新兴市场国家继续保持最快增长军团优势,美国经济正稳步复苏,绝大多数欧洲国家仍在困难中挣扎。庄健指出,投资在发展中国家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现阶段发展也离不开投资的支撑,但投资的结构和质量很重要。经济增长7.6%意味着什么?美国经济今年预计增长1.7%,欧元区平均是负增长,日本可能达到2%,俄罗斯增幅预计2%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耶布朗夏尔看来,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速无疑是全球经济一大亮点。
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吴卓瑾说,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点上。对此,布朗夏尔认为,虽然中国经济仍存在风险,但对宏观调控决策者来说,仍然有足够的政策调控空间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
中国经济需要放慢脚步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目前已到了需要慢下来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应避免追求短期经济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投资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3.9%。过去30年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20年中国能否继续保持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中国当前如何通过改革进入一个高收入、基于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的发展阶段因此,不让增长滑出下限是十分重要的预期管理手段,这些提振信心的信号还需要不断重复。
各类市场机构虽然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今年中国经济仍将增长7.5%左右,硬着陆风险不大。国家信息中心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认为,下限论是一种底线思维:对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但不能低于潜在增长率,主动调结构但不能危及经济稳定。如果从十二五规划来看,这个数字是7%。无论是上述哪一数字,相比以往的保八,中国经济的腾挪空间都明显加大了。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中国经济急剧下滑的可能性比较小,就业和社会稳定是容忍经济放缓到什么程度的重要考量,不会允许短期内的加速下滑。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绝非经济失速的风险,而是对既有增长模式的过度依赖。
这表明:我国政府不会坐视短期经济大幅下滑。如果从年度预期目标看,这个数字是7.5%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说,从政府表态看,底线就是稳增长。现在没有低于这个底线,政策大调整不太可能。如果按2020年GDP比2010年翻番的要求,考虑到2011年和2012年经济分别增长9.3%和7.8%,后八年只要平均增长接近7%即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示,宏观调控要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她认为当前应容忍经济增速一定的回落,推进中长期的改革和结构调整。我认为底线是7%。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现在不少企业认为经济增速会不断下滑,有的甚至认为很快会下降到6%,所以缺乏信心,有钱也不投资。我国经济增长的下限在哪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
经济半年报出炉之后,A股一转此前多日下跌趋势。事实上,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年均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为7%,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为7.5%,上半年增速仍在预期的合理空间。
今年一季度为7.7%,不仅低于去年同期8.1%,也低于去年四季度的7.9%。近期宏观经济的重要先行指标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不断回落,逼近荣枯分界线,6月份进出口数据不佳,看空、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更加明显。
继2007年经济增速达到11.9%的相对高点后,2008年至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分别为9.6%、9.2%、10.3%、9.3%、7.8%。增速的适度回落,是中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调结构所必需的。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换挡减速,由前34年的超高速增长模式转型为中速增长模式。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
持续的回落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担心。尤其是2011年后,经济增速连续回落。
备受瞩目的中国经济半年报15日出炉。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经济已连续五个季度运行在7.4%至7.9%的区间,就业也基本平稳。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是告别过热增长,对大多数企业是好消息,特别是中小企业,怕的是大起大落。德意志银行将我国经济全年的GDP增长预测从7.9%下调至7.6%。
知名经济学家、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经济过热,现在是调整时期的自然放缓。当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他认为三大因素将支撑经济复苏:持续强劲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稳定的民间房地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速回落带来的担忧甚至恐慌,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刘伟认为,对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而言,目前7%至8%之间的增速并不低,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能够实现这样的增速不容易,不应过于担忧。
当日早盘,上证综指较前一交易日收盘涨1.46%,深证成指涨2.37%。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改善。
一些机构和部分企业认为经济增长速度会不断下滑,有的甚至担心经济增速很快会下降到5%~6%。国家统计局发布初步核算数据,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
下行趋势何时终结展望未来几个季度,国内外主流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将温和复苏。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速回落幅度很小,主要指标仍处在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